她登基为帝,彻底接手一个中原刚刚大定,天灾年年皆有,人口稀落干枯,朝上一半臣子虎视眈眈不向女帝尽忠,外邦时时骚扰的破落江山,如此状况,她把儿子从楚兴改成沈弘兴接进宫作大皇子就花了极大的力气,又如何敢在当时就立他做太子?

    乃至先帝四个儿子全都折损的事例近在眼前,她又怎么敢不好好教养宠爱她的二哥留下来的遗腹子沈弘基。

    沈妤在作皇太女时就开始为自己筹备高句丽之战的后勤,按着原先的计划,她本想自己留在京城理清朝堂,由猛将赵国公牛存懋作行军大总管带兵攻下高句丽。

    然她登基没俩月,都没盛化改元呢,牛存懋先病死了,死前给自己讨了个国姓。

    战机也不会永远在那等人来,她打岭西的时候突袭高句丽搞过破坏,基本掌握其战略地貌和王室成员,再过几年他们休养好了,再要打就吃力了。

    再而言之,于一个把人口重视到年年要求寡妇再嫁,把寡妇再嫁人数算入地方官员政绩,皇帝登基十几年还在动不动就拿了钱去外邦把作奴的汉人赎回其乡的王朝而言,打仗消耗的人口,必须越少越好。

    陪葬景陵的邢国公赵廷师当年直接说了,一场大战若平阳公主坐镇,其损伤可减大半,平阳公主上阵,再减大半。

    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刚登基的女帝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