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陷凤鸣(1/2)
凤鸣虽然个子娇小,但是发起脾气来却有雷霆之势,加上她素来对不喜之人说话刻薄,让心高气傲的副将心里滋生不满。副将又想起慕容大人的托付:要他不惜一切代价离间凤鸣和君王的关系。
所以当凤鸣离开后,副将便立刻铺开纸笔,写了一封贬损凤鸣不懂阵前排兵布阵,营地乱造,只会纸上谈兵的书信。而且,副将还夸大其词,诬陷凤鸣泄露军情,又不能成功逮住蛮子,副将表达出对新任大元帅的种种担忧。
此书信回到帝都后,慕容廷在第一时间将它呈给了皇上。然而,老奸巨猾的慕容廷是在早朝时呈上去的,文武百官俱在,他有心让凤鸣的臭名远扬。让帝王不能包庇无能的凤鸣。
皇上接过书信后,递给平安,“念来听听。”
平安便大声宣读起来,“新任大元帅凤鸣抵达营地后,未与众位将领商榷,任由沈家军择空地扎营,毫无章法,降低我军防御力。而且大元帅为人粗狂,泄露军情而不自知,虽然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与蛮子交手时却还是未成功俘虏蛮子,让他成功逃脱。末将忧心忡忡,恐两军交战,我军惨败而归。届时,大周危也!”
平安宣读完毕,殿上文武百官立刻陷入恐慌之中。大臣们议论纷纷,慕容廷给他的党羽使了使眼色,立刻,有人上前一步,诚惶诚恐道,“皇上,新元帅从未上过战场,莫非只会纸上谈兵?老臣觉得,为了大周的前途命运,大周应当走一条保守安稳的道路,冒失启用新人十分危险!”
皇上冰着脸,恶狠狠的目光愤愤的盯着平安。平安懵逼,耸耸肩表示一脸无奈。
这书信明明就是皇上让他念的啊,他照着念也有问题?看皇上对他如此不满的眼光,莫非他应该瞎编乱念?
可他没有这个天分啊?
皇上鹰隼的目光扫过全场,冰冷的声音倾轧下来,“带兵打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谋略,出奇制胜,不走寻常路,这才是大将军取胜的关键。凤鸣不走寻常路,我们静观其变,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退朝!”
然后,在文武百官懵逼的眼神中,皇上扬长而去。
皇上脸色很难看,就连平安也心虚得只能默默的跟在他身后,大气不敢出一声。
“平安,你说这些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前线一个风吹草动,他们就仿佛身临其境,一个个凭着主观臆断去抉择前线的战事。朕看他们是闲的脑袋疼。”
平安战战兢兢的杵在皇上旁边,对于文武大臣的建议,他原本也觉得是有理的。毕竟单看慕容军副将的来信,确实凤鸣的做法十分欠妥。
可是现在听到皇上这么说,平安立场又动摇了。是啊,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不知前线的凶险,他们才是真正纸上谈兵的人,擅自对前线的战事进行干预,这让多少名将被诬陷,被冤枉。
平安咬咬牙,道,“皇上,你信慕容副将的话吗?”
皇上背着手,隽逸冰冷的脸庞望着乌云蔽日的天空。“凤鸣的战略战术,必然不会告诉副将窦骁。窦骁所言属实。但是他会错了凤鸣的意图。”
平安却倍感困惑,“可是,信中提到,大将军泄露军情,事后也曾奋力抓捕窃听军情者,却被他逃脱。此事小的觉得窦骁没有撒谎,因为大将军不会轻功,抓不住蛮子也是正常的事情。可是泄露军机,这可不是一个大将军该犯的基本错误?小的就担心,大将军为人傲气,大权在握,上了战场难免滋生娇纵的脾气,这常言道,骄兵必败——”
平安小心翼翼的瞥着皇上。皇上却笑道,“如果朕没有猜错的话,凤鸣透露出去的军情应该是假的,她这招不过是欲擒故纵的把戏罢了。”
平安顿悟,将书信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垂头丧气道,“可惜窦骁并未提及泄露的军情是什么?”
皇上鹰瞳里漫出冷意,“因为他知道,透漏了军情朕一眼便能戳穿他的鬼把戏。窦骁这是故意隐瞒重要情节,试图诬陷凤鸣。折实可恨。”
平安瞬间心亮如明镜。咬牙愤愤道,“这慕容廷心思狭隘。容不得大周的贤才,委实可恨。”
皇上叹了口气,望着平安的眼神十分深幽,“有馋臣,有昏聩的君王,才会让贤臣蒙受不白之冤。”
平安陷入了沉思,今日窦骁只是小试牛刀,就有这么多文武大臣信了他的鬼话。只怕日后,前线形势更加凶险,朝堂的纷争也该拉开帷幕。
所以当凤鸣离开后,副将便立刻铺开纸笔,写了一封贬损凤鸣不懂阵前排兵布阵,营地乱造,只会纸上谈兵的书信。而且,副将还夸大其词,诬陷凤鸣泄露军情,又不能成功逮住蛮子,副将表达出对新任大元帅的种种担忧。
此书信回到帝都后,慕容廷在第一时间将它呈给了皇上。然而,老奸巨猾的慕容廷是在早朝时呈上去的,文武百官俱在,他有心让凤鸣的臭名远扬。让帝王不能包庇无能的凤鸣。
皇上接过书信后,递给平安,“念来听听。”
平安便大声宣读起来,“新任大元帅凤鸣抵达营地后,未与众位将领商榷,任由沈家军择空地扎营,毫无章法,降低我军防御力。而且大元帅为人粗狂,泄露军情而不自知,虽然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与蛮子交手时却还是未成功俘虏蛮子,让他成功逃脱。末将忧心忡忡,恐两军交战,我军惨败而归。届时,大周危也!”
平安宣读完毕,殿上文武百官立刻陷入恐慌之中。大臣们议论纷纷,慕容廷给他的党羽使了使眼色,立刻,有人上前一步,诚惶诚恐道,“皇上,新元帅从未上过战场,莫非只会纸上谈兵?老臣觉得,为了大周的前途命运,大周应当走一条保守安稳的道路,冒失启用新人十分危险!”
皇上冰着脸,恶狠狠的目光愤愤的盯着平安。平安懵逼,耸耸肩表示一脸无奈。
这书信明明就是皇上让他念的啊,他照着念也有问题?看皇上对他如此不满的眼光,莫非他应该瞎编乱念?
可他没有这个天分啊?
皇上鹰隼的目光扫过全场,冰冷的声音倾轧下来,“带兵打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谋略,出奇制胜,不走寻常路,这才是大将军取胜的关键。凤鸣不走寻常路,我们静观其变,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退朝!”
然后,在文武百官懵逼的眼神中,皇上扬长而去。
皇上脸色很难看,就连平安也心虚得只能默默的跟在他身后,大气不敢出一声。
“平安,你说这些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前线一个风吹草动,他们就仿佛身临其境,一个个凭着主观臆断去抉择前线的战事。朕看他们是闲的脑袋疼。”
平安战战兢兢的杵在皇上旁边,对于文武大臣的建议,他原本也觉得是有理的。毕竟单看慕容军副将的来信,确实凤鸣的做法十分欠妥。
可是现在听到皇上这么说,平安立场又动摇了。是啊,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不知前线的凶险,他们才是真正纸上谈兵的人,擅自对前线的战事进行干预,这让多少名将被诬陷,被冤枉。
平安咬咬牙,道,“皇上,你信慕容副将的话吗?”
皇上背着手,隽逸冰冷的脸庞望着乌云蔽日的天空。“凤鸣的战略战术,必然不会告诉副将窦骁。窦骁所言属实。但是他会错了凤鸣的意图。”
平安却倍感困惑,“可是,信中提到,大将军泄露军情,事后也曾奋力抓捕窃听军情者,却被他逃脱。此事小的觉得窦骁没有撒谎,因为大将军不会轻功,抓不住蛮子也是正常的事情。可是泄露军机,这可不是一个大将军该犯的基本错误?小的就担心,大将军为人傲气,大权在握,上了战场难免滋生娇纵的脾气,这常言道,骄兵必败——”
平安小心翼翼的瞥着皇上。皇上却笑道,“如果朕没有猜错的话,凤鸣透露出去的军情应该是假的,她这招不过是欲擒故纵的把戏罢了。”
平安顿悟,将书信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垂头丧气道,“可惜窦骁并未提及泄露的军情是什么?”
皇上鹰瞳里漫出冷意,“因为他知道,透漏了军情朕一眼便能戳穿他的鬼把戏。窦骁这是故意隐瞒重要情节,试图诬陷凤鸣。折实可恨。”
平安瞬间心亮如明镜。咬牙愤愤道,“这慕容廷心思狭隘。容不得大周的贤才,委实可恨。”
皇上叹了口气,望着平安的眼神十分深幽,“有馋臣,有昏聩的君王,才会让贤臣蒙受不白之冤。”
平安陷入了沉思,今日窦骁只是小试牛刀,就有这么多文武大臣信了他的鬼话。只怕日后,前线形势更加凶险,朝堂的纷争也该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