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心愿,我懂,我会给陛下上一道折子,请求他同意你出海的。”

    “顺便再看看赵王如今过得怎么样。”

    “三宝在此谢过侯爷。”

    郑和举杯敬酒感谢。

    他是发自内心的。

    “你我都认识这么多年了,说谢,就太过生分了。”杨轩笑笑。

    闻言,郑和也跟着笑了笑,心中涌过一股暖流。

    ……

    既然答应了郑和,杨轩就肯定不会食言。

    没多久,他就写了一份折子,让人快马送往京师。

    这几年,朝堂上下的注意力基本上都在大明国内。

    对海外没有永乐年间那么上心。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海外是不能放弃的。

    朱瞻基在收到师叔祖杨轩的折子后,发现自己这几年,确实疏忽了海外。

    他从小就跟在师叔祖身边学习,耳濡目染之下,也明白海外对大明的重要性。

    安排三叔前往旧港,也是为了大明。

    据他的了解,这几年,苏门答腊岛一大半的地盘都已经落入了三叔的手中。

    南洋好几个国家都派遣使臣来大明抗议,要求让小老三还回他们的土地。

    但这朱瞻基怎么可能会答应。

    他是知道整个计划的。

    再说了,那是倭寇占领了他们的土地,自己三叔打跑了倭寇,倭寇占领的土地,自然是他三叔的了。

    这跟大明有什么关系?

    抗议,也得找对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