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听错吧?”吴夺有点儿懵逼,这不就是行价么?哪里漏了?

    “这只是开胃小菜,因为品相不错,所以我顺带按照行价收的。”常松接着,又掏出了一枚大钱,“真正的漏儿在这里!”

    常松接着拿出来的,是一枚泰和通宝。

    直径应该在45厘米以上,折十大钱,看着挺厚重。这种又大又厚的古泉,拿在手里把玩是很有感觉的。

    而且,这枚大钱的锈色很薄很匀,微泛金黄,属于那种北方干坑的美锈。

    “我去!”吴夺一看这枚泰和通宝折十钱,眼睛也不由一亮。

    泰和通宝,是金代的钱币,金章宗完颜璟的泰和四年开始铸造,折十是其中最大的一种,就是一枚能当十枚小钱,另外还有折二折三。

    折十钱也有两种,一种是早期厚重型的;另一种,是后期大减重变小变薄的,实际上就是虚值刮财。

    泰和通宝属于比较少见的古泉;而在泰和通宝之中最少见的,就是这早期的折十大钱。

    如今一枚美品的价值,应该能到大几十万。

    泰和通宝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四字直读钱文,为金章宗完颜璟所书。

    金代是少数民族政权,但是发行的钱币,基本都用的汉字。

    这位完颜璟,严格来说算不上什么书法家;不过呢,他非常喜欢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虽然两朝是敌对的状态,但不妨碍一个皇帝成为另一个已经驾崩了的皇帝的粉丝。

    而且他不是单纯的喜欢,他的书法专门学的就是瘦金体,而且最后达到了惟妙惟肖、难分彼此的程度。

    举个栗子,现在的大英博物馆有一幅顾恺之《女史箴图》(东晋原作已失,为唐代摹本),图上有一则题款;明清的时候,很多画谱都认为是宋徽宗题的,后来才有人提出了异议,说里头有一个“恭”字,故意缺了一笔,但是宋徽宗写“恭”字,从不缺笔;所以,极有可能是完颜璟题的,因为他爹叫完颜允恭,缺笔以作避讳。

    常松手上这枚折十大钱上,泰和通宝,就是瘦金体楷书,漂亮得很。

    “这个多少钱捡的漏儿?”吴夺虽然还没有进一步验证,但起码目测这枚泰和通宝感觉不赖。

    常松伸出了四个手指头。

    “四千?”吴夺问。

    常松撇撇嘴,“你这档次怎么老在千数上徘徊?这种品相,怎么也得八十万甚至百万!我四万拿下,少说翻了二十倍啊!”

    确实,即便是四万,那也是个大漏儿。

    吴夺点点头,“来,我仔细看看。”

    捏在手上,吴夺启动念想,准备听声。

    此时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