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的总结里,总是充满了对过去的一些悔恨。认为在过去的历史上,错过了太多引进技术的良机,或者当时被钱或者面子卡住,或者引进了错误的项目。

    就是这些引进都按照最佳方案发生,又能如何?

    躲过了昨天的制裁,还能躲过明天的吗?

    躲过了1微米的制裁,还能躲过1纳米的吗?

    地球人都知道asml的崛起靠的是浸入式光刻机。是否有人注意过

    asml和台积电是在多长时间内研发成功的呢?

    一年!仅仅是一年!

    吃瓜群众普遍都对asml的这段弯道超车历史,津津乐道不已。但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速度背后的含义。

    在十年之后,中国也开始开发浸入式光刻机。我们在原理已经公开化之后,去复制开发已经技术成熟的光刻机,各设备厂家又花了多久?

    什么是差距,这就是差距!

    asml把世界各细分行业的顶尖公司收购下来,这才给了他无与伦比的超凡实力。例如光学镜头是德国蔡司。光源是美国cymer。

    这些企业,单拿出来,哪一个不吊打中国所有的同类厂家?

    而且像蔡司这种级别的厂家,它的实力,不是一代或者是几代产品的生产技术。

    如果只是单单某一两代产品,还可以靠引进技术解决问题。但他们具有的是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能力。这个是靠引进技术解决不了的。

    这里面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张汝京及其创办的中芯国际了。一个国家在基础科技领域的弱点,不是靠引入一两个历史名人就能够解决的。

    因为弱点的背后,代表的是中国整体技术能力的落后。

    为什么美国对中国拼了命的打压,加入打压行列的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而德,日则态度暧昧呢?

    它背后的第一层含义是,我国的市场是德日所需要的。而美,英,等国,是我们的市场。谁需要谁,一目了然。

    第二层含义,是德日,相对更加自信。

    就像asml讲的,我们的技术,是抄不走的!

    成永兴的金手指,也许还能用个几年,十几年,但这之后呢?

    老祖宗的智慧,还是很有道理。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就是应该的了。

    ————————

    这几天,成永兴与刘部长在研究一个新的业务部门。它的任务就是整合和发展光电系自己的高精度机加工能力和自动化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