殄者,断绝,竭尽,也指剔解后的残骨。

    袁术为其取此名号,本意是继承其父的“破虏将军”,却让孙策获悉袁术有意进兵徐州时大喜过望。

    在进驻钟离的第一日,孙策便开始摩拳擦掌,想着与那位“天公将军”会猎徐州,一较高下。

    后面祢衡出使扬州时,一番巧言令袁术同意结盟时,孙策自然是扼腕不已,却终究不可能为了自家那点战意,违逆名义上的主公。

    打是打不成了,但对王政的兴趣却愈发浓厚了。

    故此,他便主动请缨要做使者,便便是为了亲自到开阳见王政一面。

    这等孟浪之举,也的确是孙策干的出来的。

    俗话说,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以项羽拔山之勇,盖世之威,在后世人的心中形象是个天才将军,而非合格帝王,何况是小一号的霸王?

    原本的三国历史上,郭嘉在与曹操谈论孙策时做过一个精准的点评: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其他倒也罢了,最后一句却当真是未卜先知,点出了孙策作为一个君主很大的问题。

    轻而无备。

    沙场厮杀时身先士卒不说,便是平日里亦总爱白龙鱼服,自入险地。

    如此不重视防备自身安全,除了遗传自老爹的不稳重性格外,更大的原因,却还是孙策太自信了。

    对自己的个人武勇太自信了。

    .....

    在原本的历史上,便在今年的七月,孙策将真正的威震江东。

    兴平二年,孙策以传国玉玺向袁术借兵三千,加上本部人马,助其舅父吴景进击扬州刺史刘繇。

    兵锋抵至至历阳,败樊能、张英,攻陷横江、当利二处长江渡口,其后东渡长江,大败刘繇,尽得其粮谷、兵器等辎重,更攻下牛渚山。

    牛渚山,其在后世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采石矶。

    文有诗仙李白在此沉江捉月。

    武有“千古一人”虞允文在此凭两万宋军,以火攻大破十五万南侵金兵,后有“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挥戈破蒙元。

    占下此地后,孙策其后连破薛礼镇守的穆陵、笮融镇守的下邳,梅陵、湖熟、江乘等地,直捣刘繇占据的吴郡曲阿。刘繇出战大败,退至丹徒。

    此役后,孙策声势攀登到了极点,已不亚其父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