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方才卓草表现,其实蒙恬还是颇为满意的。虽说卓草不谙兵法,但他并未胡说八道,而是非常聪明的饶了个大圈,说的都是他擅长的。懂得扬长避短,实乃聪明之举。

    打仗这事,最忌讳的就是外行指导内行。先前就有护军都尉总是说三道四的,然后就被王翦狠狠抽了顿鞭子。这家伙还不服气还要上奏,接着就被秦始皇一撸到底。人王翦才是上将军,护军都尉的职责是监督军政,而不是干涉战事!

    “此次北伐目的,乃是收复失地。”蒙恬环视四周,淡淡道:“诸位想来也都知道,河南之地自古便是吾诸夏领土。殷商时期,夏人后裔河宗氏于河套定居。遂有赵国武安君李牧,大胜十万匈奴。列位,如今是难得立功的机会!”

    “蒙公说的是!”

    “老夫愿领锐骑三万,定能大破匈奴!”

    望着急不可耐的屠睢,蒙恬顿时一笑。他很清楚军功对秦人的诱惑,特别是对屠睢这类人而言,他们巴不得是赶紧立军功证明自己。

    “先不着急。”

    “吾以为要立军功,仅仅只是夺回河套之地远远不够!”

    就在此时,韩信却是徐徐开口。

    “哦?”

    “这位是谁?”

    “是都尉麾下中护军,乃淮阴人士。”

    “区区个中护军,能参与议事已是破例,还敢无故叫嚣?”

    蒙恬抬起手来,示意他们闭嘴。这本身就是他准许的,韩信既然有资格在这参与议事,自然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看卓草如此器重他,蒙恬其实也想看看韩信是否有真才实学。

    “中护军,你来说说。”

    “唯。”韩信站起身来,认真道:“夺回河套,不过收复失地而已。匈奴就会如昔日那般,再逃亡西北方向。等兵力稍长,他们必然会卷土重来。周而复始,永不停歇。如今秦国兵强马壮,更有锐骑五万。既有远胜匈奴的马匹装备,为何不把眼界放的更宽阔些?”

    “的确有些道理。”

    “中护军还有何高见?”

    韩信这么说后,饶是蒙恬都颇为感兴趣。他没想到,韩信似乎对匈奴还颇为了解。就这短短几句话,他就知道韩信肯定是提前做足了功课!

    “吾听说自匈奴王子冒顿死后,匈奴内部也有些不合。各个部落之间貌合神离,甚至有叛逃的意味。如今匈奴蹛林大会已过,寒冬将至,匈奴各个部落会越发不好过。”

    蹛林大会就是匈奴的秋祭仪式,对匈奴而言属于是极其重要的节日,会考核和计算人口和牲畜的数目。各个匈奴部落都得照规矩上缴物资,像是牛羊马匹奴隶,包括兵器甲胄在内。

    匈奴有点类似于是狼群,内部等级森严。有本事的吃肉,没本事的就只能吃土。蹛林大会后各个部落的物资都会锐减,再往后就会迎来残酷的寒冬。每年寒冬腊月,都会有诸多匈奴被冻死,大部分都是些老弱妇孺。

    其实,攻打匈奴最合适的时间点是春季。汉武帝时期多次讨伐匈奴胡人,都是集中在春天。朔冬之际,草原上寒冷而干旱,供牲畜食用的牧草凋零。牲畜只能用秋季储备的牧草和脂肪,硬抗寒冬。

    经过寒冷的冬天后,不管是匈奴还是牲畜都十分虚弱。因为是刚刚初春,草原上的牧草还未长高,能够承受的畜量不大。所以原本抱团取暖的匈奴必然会尽可能散开,不然草不够吃。